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邵阳市生产经营性门店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风险点,笔者结合正在开展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运用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几点关于破解当前工作难题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生产经营性门店;消防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小商店、小餐饮、小旅店等小型人员密集场所为代表的生产经营性门店迅速发展,这类场所大多为个体经营,量大面广,缺乏有效监管,存在大量的火灾隐患,火灾事故频发。因此,如何规范、解决生产经营性门店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笔者结合本地区的日常工作实际,就如何破解生产经营性门店消防安全管理瓶颈性问题,提出几点工作建议。
一、当前我市生产经营性门店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一)普遍存在“多合一”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生产经营性门店约3万家,这类场所基本以家庭经营为主要形式,多数集经营、储存、住宿等功能于一体,各功能分区之间相互连通,消防安全状况十分复杂,多数店面内部装修通常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耐火等级低。
(二)疏散条件差。有的经营户为了节约空间,住宿与非住宿部分缺少独立设置的疏散楼梯或辅助疏散设施,压缩疏散通道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疏散宽度设置不足。部分店面虽然有出口,但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现象严重。
(三)消防设施器材配置不足。邵阳地区经济欠发达。很多门店所在建筑建设年代比较久远,在建设初期就未考虑设置消防设施的问题。而新建的沿街商业网点为了吸引置业,层高普遍在4.5米以上,后期商户进场装修隔层,未能及时增加安装、引入原消防系统及消防设施。有些经营者在消防上的投入能省则省,连最基本的灭火器、应急照明灯都不配置。
(四)用火用电不规范。这类场所由于生活、经营都在一处,大大增加了场所的用火、用电负荷。此外,这类场所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普遍存在未对电气线路进行穿管保护、私拉乱接、超负荷使用插线板等问题。
(五)缺乏有效监管,安全意识不强。门店点多面广量大,行业监管部门人力不足,而基层网格力量业务能力不足,对门店无法形成有效监管。大部分经营者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只注重经济效益,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常识。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未接受过正规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发现整改火灾隐患、引导顾客疏散、扑救初期火灾等能力不足。
二、我市的整治经验和做法
(一)强化基层网格力量建设。邵阳市人民政府从2019年起,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基层消防上台阶”三年行动,依托“一村一消防”力量开展基层消防安全检查巡查,弥补基层力量不足,织密防控网络。每年由消防救援部门组织对相关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检查能力。
(二)强力推进消防专项整治。2016年起,全市部署开展生产经营性门店专项整治行动,发动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消防网格组织力量,联合派出所逐条街道、逐个门店采取“实名制”排查,全面摸清底数。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重点整治生产经营性门店内“下店上宅”和“前店后宅”,违规住人;生产经营性门店和居民住宅内违规储存、销售液化气和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险品等火灾隐患及违法行为。对存在严重隐患拒不整改的,综合运用拘留、临时查封、停电停水等强制措施,依法进行严厉打击,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督促整改火灾隐患7607处,清理违规住人1852人次,临时查封单位16家,拘留36人。
(三)运用科技助力早期预警。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授权,各县市区采取不同方式探索实现火灾早期预警,北塔区引入通讯运营商推出消防安全套餐,客户缴纳一定金额的话费赠送带物联网卡的独立感烟探测器并免费安装,提高商户安装独立烟感的积极性,武冈市研发“消助手”消防监督管理App,采集基层网格检查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对门店实现分类预警。
(四)拓宽消防安全宣传覆盖。组织门店负责人召开集中约谈会,签订消防安全承诺书,督促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在检查过程中注重对排查单位和场所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同时,全市成立13支消防宣传服务队,每周利用半天时间,通过开展消防宣传“五进”活动,逐个门店开展宣讲,提高商户消防安全意识,举办有奖问答、扫码抽奖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吸引民众主动参与到消防安全学习中来,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自防自救水平。
三、破解当前问题的对策思考
虽然我支队在应对解决生产经营性门店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上作出了一些努力,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离完全解决此类问题还存在较大差距,笔者认为下一步还应当在下面几个方面加以强化:
(一)深化责任落实,加强业务培训。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采取包干制度把排查整治责任落实到基层领导、驻村干部、社区民警、村(社区)两委身上,划区分块,挨家挨户地调查摸底门店情况,摸清隐患存量,并分类登记造册,严防失控漏管,最大限度地消除火灾隐患。二是实施区域联防。按照“位置相邻”或“行业相近”的原则,由2家以上门店组成1个联防小组,开展群防群治的区域联防工作,建立健全互查互检、应急处置、联防联动等机制,切实提升区域自防自救水平。三是强化主体责任。采取积分制或三色预警制度对各门店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赋分,对积分低于警戒线或亮黄灯、红灯的门店加大检查频次,重点进行监管,在政策层面,对积分高、安全条件好的单位予以政策倾斜,引导经营者主动落实主体责任。四是强化监管队伍。依托基层消防网格员、公安派出所民警开展日常监管,弥补行业部门人手不足的困境,同时加强对网格员、民警的消防业务培训,切实增强基层发现火灾隐患能力,进一步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二)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源头管控。一是按照“技术改造”和“规范新建”相结合的思路,由各级政府牵头,组织公安、住建、城管、消防、应急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清理违规住人、拆除违规搭建夹层,开设逃生窗口、通道,实施防火防烟分隔、电气线路改造等措施。出台“限高政策”,控制商铺设计层高,从源头上杜绝搭建夹层住人。二是运用科技助力,由政府统一部署,引导各个行业协会组织业主积极主动安装智能烟感报警系统。采取与第三方合作,以租代购以及自行购买等方式,免费接入平台,第三方机构定期上门对安装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或以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等形式,在火灾多发的沿街门店免费安装智能独立感烟报警器和简易喷淋系统。三是强力推进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和基层队站建设工作。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在门店集中的社区、场所建设“有人员、有器材、有战斗力”的微型消防站,建立志愿消防队,配备常用灭火器材,提升初期火灾的处置能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安全意识。一是通过电视台、新媒体、报刊、户外屏等多种形式媒介,广泛开展以学习掌握灭火常识、疏散逃生技能为主的消防宣传教育。二是加强用火、用电的防火宣传,督促门店经营者对员工开展发现整改火灾隐患、扑救初期火灾、引导人员疏散的“四个能力”培训教育,不断提高门店本身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自防自救能力。三是通过新闻媒体、将一些火灾隐患的场所进行曝光、通过培训、教育、警诫的共同作用,把火灾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来源:消防信息科技网
发布时间:2021-12-03 发布单位: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 作者: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 雷志勇
参考文献
[1] 张静风.浅谈沿街面小型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和防范对策 部消防救援局信息网